在线配资开户免息 孩子该做的事情却不去做,家长要反复去提醒吗?

发布日期:2025-01-07 11:40    点击次数:133

在线配资开户免息 孩子该做的事情却不去做,家长要反复去提醒吗?

家长的反复提醒是一种外部影响力量,就像用力推动汽车在线配资开户免息,不可能让汽车飞驰,而促使孩子自觉行动的力量是内驱力,就像汽车的发动机。

家长的反复提醒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情绪,削弱孩子的内驱力,不利于孩子自我管理

“宝贝,该起床了,妈妈已经提醒你第3遍了!”

“抬头!挺胸!不要东张西望!”

“跟你说过多少次,回家要换鞋、洗手,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呢?”

“周六的作业你没有完成,今天上午一定要补上,不然今晚又要熬夜。”

“提醒你穿秋裤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

“今天上考场一定不要紧张,先做3次深呼吸,记住,一定要做3次,不然没效果……”

日常生活中,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做某事很常见,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这是家长的责任,唯恐哪件事没有提醒到导致孩子吃亏。殊不知,家长的反复提醒是好心办坏事,容易对孩子造成隐匿的伤害。

1

展开剩余89%

引发孩子的逆反情绪

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做某事、别忘了某事,无疑是出于善意,是为孩子着想,但是深入分析起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心理学认为,反复提醒其实是一种控制,而控制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因而多少含有一些恶意。事实上,家长反复提醒孩子,目的正是控制孩子去做某事,如果不是出于这种目的,家长也就不会去提醒孩子。

有的家长认为,和颜悦色地提醒跟控制不能相提并论。没错,反复提醒的控制感远远小于批评、命令、打骂等粗暴的控制行为,但它仍是一种控制。有时候,披着温柔外衣的强势更让人难以忍受。

心理学认为,人人都追求自由,会抵抗控制。这是生命的本能,任何有独立意识的人都会遵照自己的思想来行动,没有人愿意为别人而活,完全听命于别人。

因此,家长反复提醒孩子,拥有独立意识的孩子一定会反抗,只是反抗的方式不同而已。

有的孩子拗不过家长,按照家长的安排去做某事,但是不情愿,敷衍了事,缺乏责任感,往往把事情搞砸。

比如,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做作业,孩子会烦躁地应付,作业做得错误百出;家长提醒孩子放下手机,孩子哼哼唧唧、磨磨蹭蹭,直到家长发火才肯放下;孩子正玩游戏,家长提醒孩子阅读,孩子唉声叹气地打开书,早已神游天外……也就是说,反复提醒引发了孩子的逆反情绪,即使任务完成了,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家长的过度提醒是一种骚扰,因为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有能力完成,但家长的反复提醒让人厌烦,于是故意磨蹭,或故意做错,目的只有一个:让家长的控制得不到好结果。

家长关注孩子,应当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单方面地灌输自己的意见。反复提醒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从本质上看,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2

削弱孩子的内驱力

家长的反复提醒是一种外部影响力量,就像用力推动汽车,不可能让汽车飞驰,而促使孩子自觉行动的力量是内驱力,就像汽车的发动机。

可怕的是,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往往削弱孩子的内驱力。因为家长的反复提醒暗含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仿佛认为孩子无法自行处理好某事。长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打击,变得依赖家长的指示,失去做事的自主性。

比如,总被家长提醒收拾房间,孩子会想:家长这样逼我,说明收拾房间既劳累又无趣;收拾好房间对我来说一定很困难,否则家长为什么这样操心?长此以往,孩子会丧失对收拾房间的内驱力,越来越邋遢。

尤其像学习、做作业这种事,家长总觉得孩子不积极、不认真,因此反复提醒。殊不知,正是家长的反复提醒削弱了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3

不利于孩子自我管理

经常被家长反复提醒,孩子会变得自律起来吗?能学会自我管理吗?肯定不能。恰恰相反,孩子会在家长的提醒声中躺平、摆烂,永远学不会自我管理。

比如早上起床,如果家长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叫孩子,孩子养成了习惯,会磨蹭个没完。孩子甚至会想,我起床是家长的事,我不必着急,反正一会儿还会来叫我。所以,家长反复提醒孩子,眼下看是帮助孩子,但是长远看是坑害孩子。

讽刺的是,家长往往一边提醒一边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啊,我都提醒你一百遍了!”殊不知,正是家长的反复提醒导致孩子不自律,却反过来把责任推到孩子头上,批评孩子不自律。

孩子过于依赖家长的提醒,负面影响深远。只要家长不提醒,孩子就不会主动行动,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没有自主性。

有时候,家长的过度提醒会剥夺孩子的体验机会,使孩子得不到做事的直接经验。

比如,孩子想尝试游泳,家长反复提醒溺水的危险,孩子不敢下水,自然体验不到游泳的快乐,更无法学会游泳。

家长不反复提醒孩子,并不是不管孩子,而是要掌握好方法

有家长问:“家长反复提醒孩子是好心办坏事,那么我以后怎么跟孩子相处呢?他做事磨蹭,难道我听之任之?他犯了错,难道我袖手旁观?”

家长不反复提醒孩子,并不是不管孩子,而是要掌握好方法。要领如下: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计算显示,对该股盈利预测较准的分析师团队为招商证券的刘玉萍。

及时反省,缓解焦虑

比如,孩子迟迟不肯起床,家长内心会产生焦虑,担心孩子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耽误学习、厌学……这样的焦虑不断地累积、升级,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宣泄,宣泄的方式便是反复提醒。

刚开始,家长可能5分钟提醒一次,随着时间越来越紧迫,家长的焦虑越来越强烈,于是提醒得越来越频繁,最终家长会控制不住情绪,冲孩子发火。

家长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关键是要及时反省:孩子不肯起床是不是昨天睡得太晚?是不是不舒服?迟到的后果真的那么严重吗?被老师批评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让孩子承担赖床的后果有何不可……以此跳出焦虑的控制,理性地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制订计划,培养自律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家长的职责。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就会有条不紊地做事,用不着家长反复提醒。

家长可以选一个家庭气氛好的时候,跟孩子一起坐下好好谈谈,阐述自己对作业、考试的看法,倾听孩子的意见,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这样,孩子就有了自己的行动时间表,效率会大大提高。

这个方法,本质上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提醒。

借助工具,避免冲突

计划有了,还需要严格执行。孩子玩起来就忘事,遇到困难就想偷懒,家长的督促必不可少。但家长不必亲自出马,可以借助工具来提醒,比如闹钟。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购一个他喜欢的闹钟,让他学会定时。切记,家长最好别碰闹钟,要让孩子自己定时,这样,就是闹钟在提醒他,而不是家长借助闹钟提醒他,孩子就没理由逆反家长。

适当放手,允许犯错

家长反复提醒孩子,是担心孩子犯错,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犯错是成长的机会。当孩子在一件事上犯错,家长不要急于评判孩子,而要耐心地引导,让孩子在错误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改正错误,实现真正的自主。

孩子学习上的事,家长要尽量不提醒,因为学习是孩子的事,他必须从小学会掌控学习生活,为自己负责。

比如,刚入学的孩子容易忘记做作业,或者上学忘带学习用具,家长可以不提醒,让孩子对此事负责,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以后犯更大的错误。

家长要学会放手,不唠叨、少提醒,相信孩子能够在犯错、纠错的过程中接受教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学会闭嘴,事不过三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用名词“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孩子讨厌家长唠叨,正是超限效应在起作用。一般来说,孩子只会把家长重复两次以内的话放在心上,家长反复提醒,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引起孩子反感。所以,家长要学会闭嘴,同样的话不要超过三遍。

家长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做一个不那么勤快的家长,孩子不要求,家长不行动。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就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思考、积极行动,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

即使孩子请求家长提醒,家长也要三思而后行,尽量采用引导的方式而不是督促、批评的方式来提醒。

比如,孩子做作业时遇到难题,请求家长提醒提醒。家长可以让孩子重新审题,不要漏掉任何一个条件,可以让孩子说一说解题思路,对比课本上的例题,看有何相似之处,等等,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到解题方法。

这样,家长就让孩子学会了思考,并付诸行动。对孩子来说,这是最好的提醒。

END

作者:小 单

编辑:壮青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在线配资开户免息

发布于: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