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原油配资 牛津和剑桥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离不开中世纪英国王室的大力支持
发布日期:2025-02-18 22:51 点击次数:197今天我们提到英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原油配资,首先想到的是
牛津和剑桥这两所举世闻名的学府。但要是放在13世纪,这两个学校不过是两个名不经传的避难所而已。
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并拥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当初英格兰皇室提供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大学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与英格兰王权建立起了
臣属关系。本篇通过对探寻这两所大学早期发展的历程,整理出它们和中世纪英格兰王权关系的成因。
一. 中世纪英格兰大学的概况
1.12世纪的大学教育状况
西欧的大学源于11世纪,这个时期是欧洲学术复兴的时代。
而在英国,成体系的学校都是由教会所创办,例如英格兰神学教育的中心林肯教会学校、埃克塞特教会学校、伦敦圣马丁大教堂学校以及圣玛丽修道院附属的学校等等。
展开剩余90%这些学校主要
教授神学、法学、医学和文法。像赫里福德的教会学校这样的在12世纪末时就开设所有三艺四科(文法、修辞、逻辑加上音乐、数学、几何、天文)的学校并不多见,甚至是可能是当时英国唯一一所开全三艺四科的学校。
在中世纪,上学可是个烧钱的事,因此也只有贵族和富商的子弟可以接触到,当然也包括一些得到资助的人。相比英国较为落后的教育状况,
一些贵族子弟以及学者更倾向于到欧陆求学,例如法国的巴黎大学。
2.牛津大学的创立
从伦敦沿泰晤士河溯源而上60英里,有个大学,那便是牛津大学的前身。1167年一个偶然的事件发生,英王亨利二世与法兰西国王菲利普二世因宗教和政治的分歧发生争吵,事后,菲利普二世驱逐了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同时,亨利二世也召回了这些学者,禁止他们到法国求学。
这批学者回到英格兰,亨利二世便安排他们到环境清净优雅的牛津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那个时候,在法国人的眼里英国的领主出身既不高贵,也不具备优雅的言行举止,因而看不起英国人。
亨利二世也想打造一所能与巴黎大学比肩的学校,以提升英国人的素质和地位。
为此他给予了在牛津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们很多的支持,加上社会各方的资助,牛津大学城初具规模。
3.剑桥大学的创立
剑桥大学的创立也同样富有传奇色彩。1209年,牛津郡发生了一桩命案,两名大学的哲学家因涉嫌谋杀了一名妓女,被法庭处以绞刑。牛津的师生们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抗议,曾一度罢课。有部分人离开牛津来到了伦敦北部剑桥郡,创建了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建立之初相当寒碜,
别说教学楼就连校舍都没有,只能靠租借房子来开展授课活动,而师生们的住宿问题只好由就近的旅舍来解决。
继位的英国国王亨利三世支持剑桥大学,不仅带头捐赠还曾多次邀请欧陆学者来剑桥发展。在他的影响下,
剑桥大学得到了多方的捐赠,汇聚了不少有识之士,使其得以长足发展并最终能与牛津大学一道成为世界名校。
二. 英国的大学与王权形成臣属关系的原因
1.王权为大学提供了发展所需的经济支持
在大学,最直接的收入是来源于学费。中世纪的大学并不是什么人都能上得起,据史料记载,在14世纪逻辑学和物理学一年的学费仅为30便士,加之大学各学院的学生人数并不多,从几个人到数十人不等。
这种状况不但不会为大学带来巨额的收入,甚至连维持学校日常的运作都非常困难。而大学如果希望得到大发展,首先硬件设施要跟得上,诸如建设用地、校园各种建筑以及设施的添置、还要聘请高素质的教师,这些都需要花费巨额的资金。
起初这些资金或者物资主要都来源于教会的捐赠,到后来,为了争取这些学者们对王室的支持,中世纪晚期以后历代国王都对大学广施恩惠。
在一些大学的捐赠名录里面可以看到,13世纪以来名列首位的基本都是历代国王。
即便是在英法百年战争当中,英格兰皇室不断借款,负债累累,也从来没有终止对大学的捐赠。由于皇室对大学持久的经济支持,大学在中世纪晚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此外,
大学师生还拥有免税权,这就意味着他们脱离了平民阶层,享受教士和贵族的待遇。对于那些从国外聘请来的学者,还许诺其可以在英国自由定居并由皇室为其提供安居场所。
2.大学依附王权摆脱宗教势力的束缚
早期的大学都是由教会所创办,属于其附属的分支机构。虽说能够得到宗教势力的庇护和教会的资助,但在学术发展和日常事务方面却要处处受制于宗教。耶稣创立基督教本来是为拯救世人,但是到了中世纪就成了罗马教廷控制西欧的工具。
集中表现为
对思想的禁锢非常残酷,但凡有改革创新思想的人,都会被教会视为“异端”分子,由宗教法庭予以审判,有甚者会被活活烧死,毫无人性可言。在教会权威的压迫之下,大学很难以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中世纪西欧的一个宗主国下面分封了许多领地,各个领地的领主的实力虽然参差不齐,但也分散了国王的实力。
然而英格兰的王权相对比较集中,有权势的领主不多。因此罗马教廷的势力虽然遍布整个西欧,但对英格兰王权影响甚微,只要出现利益纠纷,国王和主教甚至和教宗都会翻脸。爱德华三世就曾与坎特伯雷大主教斯特拉福有过不愉快的交往,以致国王差点要了主教的性命。
更重要的是,教宗希望通过宗教控制宗主国,使其为己所用,而国王并不愿意王权旁落,为教宗所操控,这就造成王权和教权不可调和的矛盾。
同样是希望摆脱教会束缚的大学,选择依附王权便顺理成章了。
3.大学在与地方城镇势力发生冲突时需要一个强有力
另一方面,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与所在地的城镇难免会有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建设用地。大学要扩展,除了有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加入,
还需要必要的基建设施,诸如图书馆、教学场所、剧场、校舍以及运动场所等等。
这一切都要有足够的土地资源,而学校的建设并没有长远的规划,等什么时候得了捐赠筹款,才开始选址买地筹划动工。如此一来,便时常跟土地所有者发生摩擦,
牛津大学就曾为一块体育场用地和农场主发生过纠纷。矛盾的另一个方面来源于学校的学生与城镇居民的交集。
由于早期的大学并非封闭式管理,校区与居民区混在一起,许多公共场所如酒馆、剧场和娱乐场都是共用的,
年轻气盛的学生们经常在这些场所与居民发生冲突,1355年牛津大学学生与市民在酒馆里的争执令双方大打出手,最后发展到大规模的械斗,冲突致使数百人伤亡。
另外,
学校附近的手工作坊也给学校造成一定的影响,剑桥大学师生曾一度抱怨附近的屠场使得周边的环境变得非常恶劣。面对以上种种问题,单靠学校自身是无法得到解决,因此需要依附一个强有力的靠山,而英格兰皇室则成为大学的首选。
4.国王扶持大学的原因
在大学里接受教育的人,绝大多数都会进入上流社会,要么是一方领主权贵,要么就是神职人员、法官、律师、参议员或学者,总之在皇室眼里,这些人对王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如果他们忠于皇室,则会使皇室的统治地位越来越稳固;反之,皇室的统治地位就会受到威胁。因此为了争取这些学者们对王室的支持,中世纪晚期以后历代国王都对大学非常重视。
三. 英国的大学与王权的互惠
1.大学为王权提供帮助
大学依附王权,主要有几个途径。一是通过学术理论支持王权。在那个时期,教会总是宣扬教权至上,即便是国王也要做为教廷的封臣。
牛津大学有位威克里夫的神学教授,他主张政教分离,王权大于教权,提出各个教会不应拥有封地,而是隶属各自的王国。他的这些主张得到到了爱德华三世之子兰卡斯特公爵约翰的器重,并在后来通过议会作出决议,否定了英格兰国王对罗马教皇的臣服。
第二个途径就是大学中的学者参政。他们有的兼任皇室的职务,如顾问或是外交使节。这种大学学者兼任政府职务的做法,在当今社会仍然可见;有的从学校毕业的贵族子弟,受封或是继承爵位后,为皇室效力,在御前担任官职;还有的毕业生成为了教士、法律工作者或是议会议员,同样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据悉,到了中世纪行将结束时,英格兰79个教区的主教中就有36个出自牛津或剑桥大学。
2.王权为大学提供支持
除了上述经济上的捐赠之外,在处理大学与地方的纠纷或冲突方面历代英格兰国王都对大学做出明显的偏袒的行为。
牛津大学的学生与牛津城市民的近一个世纪的冲突事件里头,
时任的国王总是站在大学的一边进行调解,甚至不惜动用军队镇压市民。在14世纪,同样是市民和大学的冲突也发生在剑桥大学,结果与牛津无异,当局秉着偏袒大学的态度进行处理。
在制度方面皇室还直接授予或通过教会授予大学一系列特权,如自治权和司法审判权。其中在1275年,爱德华一世就颁予牛津大学校长审判权,适用于除杀人和故意伤害罪以外的案件,只要当事者其中有一方为大学成员的案件校长拥有审理权。随后大学拥有属于自己的管事法庭。
结语
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原本是教会的附庸。但是在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因为地处近畿地区,又逢岛国政教利益重重矛盾,因而得以成为国王的宠臣,获得其他学校所没有的王权支持,进而拥有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这两所大学凭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自由的研学风气,
奠定了西方现代教育的基础,最终成为世界顶尖级研究型综合大学。
参考文献
《中世纪英国大学的产生与演变》
《英国中世纪大学早期发展研究》
《13-14世纪牛津大学自治因素探究》专业原油配资
发布于:天津市